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学校新闻

《孤独症学生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海南省特教专题培训纪实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7日作者 :管理员1浏览次数 :

分享:

       在海南省全力建设特殊教育试验区的关键时期,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成为推动特教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025 年 4 月 21 日至23日,2025 年海南省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专业培训在海口举办;23日上午《孤独症学生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专题培训在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报告厅展开,全省特殊教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汲取专业知识,为特殊教育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本次培训特邀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科研室主任,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王思思老师担任培训专家,与老师们开展一场线上分享。

专家介绍

       王思思老师深耕孤独症教育领域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她围绕认识孤独症学生特征、孤独症学生关键能力、课堂教学策略、课例分享四大板块,为老师们带来一场知识与方法的深度分享。

聚焦核心,靶向干预

       王思思老师首先介绍了孤独症学生的核心特征:交互作用有限、言语理解与表达异常、狭隘的兴趣与刻板行为和感觉异常,王老师着重强调,“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精准评估是教学的基础”。基于此,王老师讲述了培养孤独症学生关键能力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健康生活的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将其培养为能独立生存的自立之人;能持续学习的自主之人;能与世界沟通的共生之人。清晰的目标指引,为后续教学策略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策略赋能,打造高效课堂

       王老师运用孤独症学生“金字塔教学策略选择模型”介绍了适用于不同目标的分层干预体系。结合模型,教学策略的选择主要有五个方面:涵盖感觉管理、动机激发、环境支持、行为管理和技能促进五个方面。以“感觉管理”为例,“基于集体课堂的感觉管理策略” 聚焦课堂中的感觉支持,通过课堂感觉环境支持,如调整座位满足感觉需求、优化触觉环境、设置视听觉屏障及使用感觉辅具,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同时,融入课前感觉调节操,在教学设计中纳入感觉支持元素,并在问题行为前满足感觉需求,多维度帮助学生调节感觉输入,减少感觉敏感或寻求行为对学习的干扰,提升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例示范,助力学以致用

       在课例分享环节,王思思老师以《认识时间(一)》为例,将前面讲解的教学策略融入其中。通过运用结构化教学,通过展示钟表图,清晰呈现 “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的特征,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几时;采用感觉管理策略,针对某学生的本体觉需求,利用波动垫为其提供动觉支持,允许常下位活动身体,满足感觉需求的同时,提升课堂参与度。这种将知识教学与感觉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关注了孤独症学生的特点,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教学策略在实际课堂中的运用。

交流解惑,碰撞智慧火花

       在互动答疑环节,教师们积极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针对 “孤独症学生患有睡眠障碍,情绪焦虑不已” 的问题,王思思老师建议先排查原因,尝试 “改变环境 + 满足需求”,寻找导致学生焦虑情绪的原因,观察其睡眠环境。

结语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使命的召唤。在海南省特殊教育试验区建设的征程中,每一位特教教师都是关键力量。相信带着满满的收获,教师们能将所学运用到课堂,为孤独症学生点亮希望之光,共同书写海南特殊教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