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教学

《卫生“小当家”:养成习惯,健康同行》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4日作者 :管理员1浏览次数 :

分享:

  本次主题班会以《卫生“小当家”:养成习惯,健康同行》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卫生教学,围绕个人卫生、校园卫生、饮食卫生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引导学生认识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班会结束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我进行了深入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以便未来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一、优势所在
  (一)情境创设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画短片《卫生小卫士大冒险》开场,短片中主人公因不讲卫生遭遇的各种小麻烦,吸引了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抽象的卫生知识转化为趣味故事,学生直观感知到不讲卫生的危害,同时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辨别不卫生的行为,激发学生对卫生知识的兴趣。
  (二)互动形式多样,课堂参与度高
  1.游戏化知识传递:在“卫生知识大闯关”游戏中,将洗手步骤、物品分类等知识融入题目,以小组竞赛形式开展。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抢答,在竞争中深化了对卫生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互动讨论热烈:围绕“哪些是好习惯?”“怎样保持校园、教室、个人整洁?”等问题,出示图片、视频、演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踊跃发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视觉化辅助有效:运用色彩鲜艳的PPT图片、简单动画、清晰的洗手步骤图和物品摆放示意图等,邀请学生进行演示洗手步骤,同时将物品打乱让学生上台将物品摆放整齐并归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不足之处
  (一)实践环节缺失
  未融入情景化体验,例如未创设“家庭卫生小剧场”“校园卫生闯关游戏”等互动场景,学生难以将抽象卫生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无法真正体会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活动形式单一,分层设计不足
  活动以教师讲授、集体问答为主,形式较为传统,未能契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未针对学生性格与能力差异设计分层任务,为内向学生提供低压力的表达渠道,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设置挑战性实践项目,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较低。
  三、改进措施
  (一)深化知识内容,拓展实践维度
  强化实践体验:增设“卫生习惯我来演”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模拟个人、教室、学校等场景中正确与错误的卫生行为,由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和点评。通过角色体验,加深学生对正确卫生行为的理解,同时锻炼其表达与合作能力,将卫生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
  (二) 优化活动形式,提升全员参与度
  个性化展示舞台:学生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做卫生主题手抄报、习惯养成手抄报等主题。学生还可以通过手工作品(如简易垃圾分类模型)等形式制作,通过多元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表达需求。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在培养学生卫生习惯的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健康与他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