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1》公开课教学反思
分享: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是本校启明部职高班开设的专业,本专业包含多门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便是其中一门,本月我和启明部职高一班的7名学生进行了《正常人体解剖学-体表标志1》的课程的学习。
一、教材分析
《正常人体解剖学》使用的教材是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专业统编教材。是专业课中难度系数较高的一门课程,本书系统且完整地阐述了正常人体的解剖学内容。本节课是运动系统各论中体表标志1的课程,教学本节,需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摸循自身及“人体”。让同学们能够识认人体上肢部常见体表标志。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设定:由易至难,了解体表标志的意义,熟悉体表标志的概念,掌握上肢部常见体表标志。
(2)学生分组: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分成3小组(A+C,A+C,A+B+C),A层学生带动B、C层学生,共同学习,让每一层次的学生皆可有所收获。
(3)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本节课分成三个任务进行。任务一:初读课文,明确体表标志的概念及意义。任务二:识读上肢部常见体表标志,在“自身”依次摸循。任务三:摸循人体,分组练习,巩固提升。
三、课后评课反思
(一)评课:优点
1、教学过程顺畅,能兼顾不同体型的差异性:能兼顾到不用体型的差异性。能应用示范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三个任务的设定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充分发挥了视障学生的听觉优势:加入了音频,注重营造体表标志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正确理解。
3、注重合作探究: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为3小组,分组合作、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再学中摸,在摸中学,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4、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任务三的设定中,让台下学生当“小老师”,自行出题考察台上的学生,而非老师出题,这样也可以加强出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二)评课:思缺
1、让学生做“小老师”:在任务三环节中,可由“人体”模特来评价自己的组员指认的位置是否正确,可让模特学生加深印象。
2、可多方面考虑体位的设置:如在摸循指认肱骨大结节时,可让学生们抬起手臂寻找,则更加容易记忆。
3、可细化PPT:在常见的上肢部体表标志图中,虽然已将体表标志圈出来,但是未能标注序号,可进一步标注序号细化。
4、内容设置上可适当减少:正常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点深奥、难懂,专业术语绕口、难读、难记忆,正常人学生仍有一定难度,对于视障生而言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内容设置上若能减少一个体表标志,可让学生学习的更加透彻,掌握的更加扎实。
5、可适当加入知识拓展:如在介绍桡骨茎突时,可介绍此为脉诊部位。
6、可结合普通的生活语言和位置加以阐述:如在介绍桡骨茎突时,除介绍“内尺外桡”外,可说其在大拇指之上,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熟悉的位置,更加容易让学生记忆。
7、可将位置在“人体”上标注:用记号笔进行标记,可对低视力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我会不断地学习,经常性反思,持续性改进,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