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教学

2025年春季教学督导(二)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10日作者 :管理员1浏览次数 :

分享: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新学期的教学督导工作渐入正轨。早春三月,细雨绵绵,乍暖还寒,2025年3月6日,督导组的老师们走入启智职高一(2)班的课堂,听取了胡晓艳老师的心理课《朋友的影响》。

       胡老师复习导入,简短回顾上次课的知识点和课堂活动内容:《朋友的影响》——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而后,顺势新授《朋友的影响》——朋友带来的烦恼。 

       课上,胡老师依次提问“是否有同学或朋友给你带来烦恼”?提示学生结合自身被“取外号”的经历,说说自己该如何应对、解决。

       以学生这一亲身事例为引子,分别引出3个情境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文字材料,从材料人物的视角出发,如何恰当地处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他人的不当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在采取启发、引导、修正、生生模拟演绎等逐渐深入的教学措施后,A层学生基本掌握“先以礼貌、友好的语气称呼对方,再将烦恼事件带来的后果简短告知对方,以‘我觉得……(表达事件带来烦恼的感受)、我希望……(表达需求,提出期望)”,严肃地请求对方停止令其困扰、不舒服的行为。如果这些沟通无果,再进一步采取强化的解决措施:可求助于外界力量的介入——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借助内、外力共同阻止不当行为带来的负影响,以达到解决烦恼的目的。

       胡晓艳老师的课堂彰显学科特性,选材《朋友的影响》从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发展需要出发,整体衔接一贯。既有对情境案例材料关键词和概念的解读,也有语言指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努力培养学生共情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掌握表达感受技巧,合理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心”“行”兼修,用“心”育人。

       培智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于胡老师本次课而言,虽然充分引用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例,但情境案例材料仍不够贴近学生生活日常,无法避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受教面狭窄的问题。因此,督导组的老师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理解案例内容方面: 

       ‍1.案例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贴合学生认知。

       ‍2.增强语言感染力,避免教学语言过量、过快输出。

       ‍3.秉持分层、直观教学原则,应精简案例内容,注重图文结合,为案例配上合适的多幅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关键字信息。 

 ‍      学习表达方面: 

       建议根据授课内容设计现场情景(做一做,演一演),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独立表达”的流程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共情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表达技巧和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模式方面: 

       建议‍紧扣学科特点,体现学生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处理人际交往、情感问题时,形成“认清问题——解决问题”的常态教学模式。

‍寄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为主要专题,心理教师应坚持学生本位,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展开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并未纳入培智学校的新课改课程体系之中,师资配备和课时安排由各学校自行弹性设置。目前,国家尚未出版统一的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与教师用书,需要教师自主选取教育内容并实施教育。‍同时,培智学校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发展受限,常出现“学完即忘”“遇事即忘”的问题。

 ‍      以上的现况和挑战是绊脚石也是奠基石,希望教师依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学科教学的同时,树立积极良好的职业观,持续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借鉴教材,优化资源,创造性地完善培智心理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让个人专业成长之路和学生的“心”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互为促进、共同延伸。